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正月下旬周延儒以朝廷首辅的身份做了中央的特派员(临时职务是监军)到达了潼关,他的唯一使命就是监督洪承畴出兵河南。当然也包括洪承畴如果抗命,则就地拿下,接管三边总督的职权。崇祯是下了决心要出兵的,也就会给周延儒最大的权利。
由于有了报纸,朝廷调洪承畴去河南的消息,不但中华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朝廷的大明日报也同样刊登,并且头一篇就是调他出战的圣旨。所以,宣旨的周延儒到来之前,洪承畴已经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和各家的态度。之后他又收到了朱万化的信件,洪承畴是明白人,并不糊涂,撇开浙江的是非,他知道朱万化说的对,潼关的兵不能动,要动也是出兵围剿乱民。他认为:西北的乱民已经是穷途末路,应该重兵向山西围剿,毕其功于一役,则西北大局就安定了。
但是皇上不让他出兵进入山西、河南,只让他站在边上看热闹,他已经是很不理解了。难道皇帝不想剿灭乱民,想留个尾巴解闷?
其实崇祯是怕洪承畴功劳太大,又手握重兵,他手中的强军——‘洪兵’就有好几万!在这乱世之*高震主之臣是难于驾驭的。
洪承畴很聪明,但是他没有当过皇帝,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这一回可好,朝廷干脆放开陕西边界,放出瓶子里的魔鬼,让西北的重兵去围剿南阳的花皮。皇帝和朝堂上的大佬们都吃错了药?发癔症了?是不是朝廷想自杀?早知如此还折腾几年,耗费无数钱粮去围剿干什么?任由着乱民去闹就完了吗?
洪承畴是绝对想不通的。
洪承畴对于朱家主张的议会、宪政有一些理解,觉得办法也不错。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就削减了皇帝的权利,可是朱家毕竟还是以皇帝为尊的,只是让他少管一点事。皇帝反对浙江宪政,他理解。但是这种反对办法实在无法理解。
洪承畴已经打定了主意——按兵不动,除非撤了他的职!同时他上了一道奏疏给朝廷,言说利害,劝朝廷收回成命。
这就决定了周延儒到潼关的使命将困难重重。
周延儒怀抱着尚方宝剑,手托圣旨来见洪承畴。洪承畴按规矩设香案跪接圣旨,待周延儒宣读完毕,洪承畴口称“吾皇万岁,万万岁!”,没有说“臣接旨”,起身接过圣旨看了一遍,双手奉还。这个意思就是拒绝执行。
按规矩他有决绝圣旨的权利。
周延儒一手举起了尚方宝剑,问道:“洪承畴!你敢抗旨吗?”
洪承畴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已经上疏朝廷,申明理由,待朝廷批复再说。送客!”
洪承畴毫不客气,就把周延儒撵出了大堂。
在洪承畴的大帐之中都是他的护卫,周延儒拿着尚方宝剑也毫无办法。
洪承畴的第一招就是拖!
......
京城正阳门的谈判,也是天天斗嘴,虽然双方都有一些让步,但是距离达成一致意见还差的很远,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拖延着。有时候甚至例行公事,每天见一面,你念一篇发言稿子,我也念一篇,然后转身走人。
南阳农牧场已经全部撤离疏散完毕,除了各个村庄的留守人员,是一片的寂静,今年的地也不打算种了。只有镍矿场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以最大的能力开采着矿石,然后粉碎选矿,加紧运输。
独立一团,和武警全部以最高级别的战备守卫着矿场和通往老河口的通道,高高的气球不断的与派出去的侦察兵取得联系。
黄河以北的两个营,也全部收缩了兵力,全面戒备,随时准备撤离。
由于冬季黄河封冻,黄河上的巡逻船队现在也不能出动了,要等到四月中旬桃花汛过后,黄河才能通航。所以黄河北岸的部队撤离只能乘车、骑马、步行,不能乘船。
浙江的改制依然紧锣密鼓的进行,除了杭州城之外,已经遍布浙江全境,浙江官府的政令已经出不了杭州城了。
局面就这样僵持着。
在辽宁却很有进展,到了三月中下旬,交易陆续展开,清国的马车开始忙碌于盛京到金州的路上。三月二十二日当第一队满载着粮食布匹的马车进入盛京城时,皇太极领着清国的大小官员们站在城头观看,压在心中许久的一块沉重的石头算是落了地。心情大好的皇太极回宫就是摆酒庆贺。
两天以后皇太极又收到朱万化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要求双方决策层的人物会面,说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面谈,地点就选在永陵,国防军绝对保证清国使者的安全。
皇太极和代善,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感到国防军方面没有恶意,于是就决定派出使者赴永陵。使者的选择很费了一番心思,代善自己表示愿意去,但是皇太极没有答应,他现在觉得离不开代善。与花皮之间,双方的信任还不到那个层次,万一出问题损失太大。皇太极提出让豪格出使,代善也不同意,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次出征,屡立战功,虽然还没有被立为世子,但是大家都把他当做是皇太极的继承人了。
最后定下来的是岳托,他是代善的长子,三十四岁,也已经是清国的知名将领了。地位,和亲信程度足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