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月二十五日,在登封之西的颖杨地区,钱继功的河南卫所军与乱民军的先头部队遭遇,乱民队伍向东溃败而逃。
四天后,四月二十九日,乱民军与刘永福遭遇了,地点是荥阳(荥读音xing)以南。刘永福奔洛阳而去,乱民从洛阳而来,他们刚好走的是同一条路。刘永福本意是避战,结果反倒是迎面撞上了,真是造化弄人啊。
乱民在登封吃了一次亏,吃亏了就要长见识,所以现在乱民的先头部队就是老回回的基本部队,并且极少有携裹的民众。马守应的得力部将带队在前面开路,斥候都放出去老远,所以到两军迎面撞上的时候,乱民已经列好了队形,马守应本人也已经得到禀报来到了阵前。
与此相反,刘永福是在自己的地界上行军,他知道乱民已经向南阳而去,这一路上都很安全,因此,只是闷头走路,连斥候都没有派出,两军遭遇,他才仓促列阵。
刘永福的营兵是五千人,老回回的先头部队大约四千人,两边人数相当。老回回是老于军阵的,见对方正在整队排阵,这个机会岂肯放过,他立即指挥马队冲击,出击的马队大约300人,大队人马随后冲杀。鼓声阵阵,彩旗飘扬,喊杀声震天,后面步兵的大队人马就紧跟着马队掩杀过来。
这时两军之间距离有三四里,骑兵冲锋两三分钟就能到眼前,刘永福大惊,他知道遇到了难缠的对手。刘永福是河南不错的将领,也是有些经验的,他知道队形不整是无法战斗的。
冷兵器作战特别讲究队形,有些小说里就神乎其神的找出很多玄妙的名字,某人摆出了某某阵,例如天门阵、八卦阵等等,队形如何变换,还衍生出“生门”、“死门”等等玄妙的名称。其实阵法就是队形,队形的关键就是利用冷兵器的长短兵器互补,以及盾牌、弓箭、马队、车辆,使其互相配合,发挥群体的战斗力,并没有多么玄妙。如果面对*,这些队形、阵法统统作废,机枪、大炮、*一上,什么阵法也没有用。
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就显出了将领的作用,如果将领慌了神,混乱的队形就是乌合之众,只能任人宰割。刘永福还算沉着,他发出命令,命令马队在侧翼集结,所有的弓箭手上前,等待放箭命令,大队人马加紧整队。
弓箭直射的射程一般是50米,但是,弓箭还可以抛射,就是向上方成45度角射击,射击的距离可以达到70米左右。并且经过训练的射手,出箭的速度很快,可以连射三到五支箭。这种抛射的方法,在两军阵前经常使用。我们看古代小说时经常可以看到“射住阵脚”的语句。那就是利用弓箭抛射的距离远,箭矢密集,迫使对方缩回偷袭的动作。对付偷袭最有力的战法就是抛射弓箭,稳住阵脚,骑兵在阵前掠阵。所以刘永福的措施是正确的。
弓箭是冷兵器中最难训练的兵种,并且弓箭本身制造也是有难度的,所以乱民队伍一般只有个别的弓箭手,而没有成批的弓箭列阵。
当乱民的马队距离阵前只有六七十步(100米)的时候,刘永福下达了抛射弓箭的命令。数百上千支箭矢像一阵暴风雨,洒向了乱民的马队,有的箭矢上还带有响哨,发出“秋秋”的叫声,用以增加威势,恐吓对方的马匹。
于此同时官军侧翼的马队也出击了,大约有四五百名骑兵,略多于乱民的骑兵,他们攻击的就是敌方马队的侧后。
受到一轮密集的箭矢的打击,300人的马队伤亡不大,大约二三十人受伤,但是作用还是不小,马队的后队的明显减速了,并且有不少马匹已经停了下来。只是后面跟随的大队人马不容他们后退,只好继续前进。
官军的马队就杀入了凌乱的乱民骑兵队伍中,官军的训练无论如何是强于乱民的,所以乱民的骑兵后队就处于崩溃的边沿了。
乱民的骑兵受到打击,冲击的势头受挫,已经起不到冲乱敌阵的目的了,同样处于单兵作战的情况。由于河南官军的队形没有完全整理好,官军的兵器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冲入阵中的乱民骑兵左砍右杀显得很猛。但是在官兵的阵中,乱民的骑兵处于少数,不撤退就有覆没的危险。
仅从这一瞬间的情况看,官军占领上风。但是老回回指挥的大队人马杀到了,对于始终没能整理好队形的官军来说,这是致命的。老回回用300名骑兵的代价取得了全面的优势。
战场上喊杀声一片,短兵相接就没有什么技巧了,比的就是队形、人数、勇气、配合。最重要的就是老回回指挥的乱民军有相对整齐的军阵,成型的军阵就要强于混乱队形的官兵。
刘永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败了,为了减少伤亡保存实力,他果断的下令撤军!
一般情况下,要想撤退,就先要奋力一击,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脱离接触,然后撤军。但是现在做不到了,部队的前方已经是混战一团了,投入的越多损失就越大。减少损失的撤退办法就是节节抵抗,梯次撤退。
于是刘永福命令后队不必重新整队,而是就地展开战斗的方阵,掩护前方后撤,兵器配合就不能太考究了。命令前队,就是处于混战的那部分后撤,能撤出多少算多少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命令的传达就是靠旗帜和军乐队,古代通用的就是鸣金收兵,鸣金就是敲锣。
好在官军的骑兵是得胜之军尚且完整,他们也就成了掩护后撤的主力。
应该说前期的麻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