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崇祯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洪承畴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来到了褒城,在褒城,洪承畴祝贺国防军大捷,祝贺朱教官及麾下将佐立下不世之功!
可是朱明秋却说:这是洪巡抚的战功,国防军不过是配合陕西官军而已。并且暗示这是大都督的意思。
洪承畴怎么会听不明白,于是他就陷于沉思之中,只是不停地喝茶,闷头想心事。
这个功劳再大,归于朱家的确是没有用途,搞不好朝廷还会更加忌惮朱家,因为这牵扯到了军力和民心,无论军力太强还是民心向国防军倾斜,都是朝廷之大忌。所以,与其说是朱家在推让功劳,不如说朱家在避祸,朱家的一贯做法是尽量避免与朝廷的冲突,洪承畴带着官军出击河南的过程中,朱家就充分的表现了这一点。
这个功劳朱家不想要,或者是推掉一部分,推给他洪承畴,他洪承畴就担得起这份功劳吗?
洪承畴也不是缺心眼的人,经过的事情多了,再傻的人也会想一想。他的大军陈兵潼关时,只要挥军进入河南、山西,彻底剿灭乱民就在弹指之间。可是皇上就是不让他动,让他站在边上看热闹!想一想就让人心跳、害怕,“功高震主”四个字很有分量呀!
让他去打花皮皇上可是毫不犹豫,花皮如何那是另个事,先放到一边,皇上这是让他吃败仗,就是说,皇上盼着他打一个败仗!现在败仗没有,一身的不是都被周延儒这个倒霉蛋背走了,我洪承畴又得了一份天大的功劳!其结果是什么不好说,朝廷的官怕是做到头了,也就是在“荣归故里”和“罢官回乡”之间选一个罢了,他今年才四十岁,正是野心勃勃的时候,怎么能甘心回家养老呢?
想通了事情的因果,洪承畴长叹一声:“哎!朱教官,朱大都督的好意我心领了,代我谢谢朱大都督!国防军有难处,我洪某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此事不提也罢!”
天下的怪事就是多,一份功劳,天大的功劳,没人敢要!像躲瘟疫一样的躲着它。
“洪大人,这......”朱明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还年轻,就是个朱家的仆人出身,打仗练兵还凑合,这些弯弯绕的东西他可是搞不清,别说洪承畴的心思,大都督的心思他也搞不明白,他纯粹是照本宣科,执行朱大典的命令而已。
“这样吧,朱教官,我出一个主意,请你转告朱大都督。我建议:此事到此为止,你们进入汉中,参与剿匪,都可以实话实说,上报纸宣传也可以。但是,高迎祥等几十个团伙的乱民,一个字也不要提,就当他们遁入秦岭深山了,你我谁也没看见。知道实情的只有汉中的官员,这事情我来办,保证他们什么也没看见。我洪承畴闲来无事到汉中一游,见到了你朱教官,并一同喝茶,就是这些,再没有别的枝节了!特别是,你们的中华日报,千万不要漏了风声。”
“是,洪大人,下官遵命,定然会原原本本地转告我家大都督。”
天下的怪事多,今年特别多,褒城大捷就这样被悄悄的掩盖下来。
朱明秋又说道:“经过我们的审查和询问,有一万八千多陕西本省的难民愿意返回自己的家乡,这些人都是被携裹的民众,没有作恶的罪行。这两日栈道已经贯通,我们会陆续发放遣散费,令其回乡,还希望洪大人妥善安置。”
洪承畴杀乱民那是有名的,朱明秋如此说,实质上是担心他不问青红皂白的滥杀。
“哪里话,保境安民是本官的职责,我还要感谢国防军对于这批难民的救援,朱教官放心就是了。但是有一事老夫我不甚明白,想问一问。”
“大人请讲。”
“作乱之人,作恶多端,国防军为何没有杀他们?据我所知国防军以往对乱民从来都是斩杀不手软的。”
“洪大人,原因无他,皆因乱民军队伍中被携裹的民众尔,按现在的统计数字,这些人已经超过了四万。在栈道那个绝境中如果不采用诱降的办法,这四万人恐怕要死伤过半,留下几十、几百个匪首的性命,救下四万人还是值得的。何况,余下的三四万乱民中也不都是该杀之人。这也是大都督的慈悲呀!如今这些人已经被关押,不能继续作乱了,我国防军也要言而有信,所以就只能留下他们的性命了。大都督说,日后这些人还有用,下官也不甚明白,只是执行而已。”
洪承畴默然,过了一会,他又说道:“我倒是有一个要求,如果贵军方便的话,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些首领,怎么说也是双方斗了多年。我不会与他们交谈,只是见见面而已。”
“洪大人说的哪里话,您训示他们几句也是应该的。见一见很容易,我可以立即安排。只是有部分首领已经转运走了,但是主要的几位还在这里。今天我安排了酒宴,给洪大人接风洗尘,明天安排见面吧?”
“不,朱教官,如果方便,马上就看,看到了这几个毛贼的下场,我这酒喝得才痛快!哈哈!”
“好,大人有兴致,下官这就给您引路。”
一边走着,朱明秋一边介绍:“这里居住的条件不好,由于审查已经基本结束了,大部分匪徒也已经宣判了刑期,所以就结束了隔离居住,都是十几人居住的大帐篷。从十天前就开始了转运,他们将分批运往台湾,平均每天能运走一千五百人,预计一个月左右就全部运走了。现在在这里还有二十几个有名号的匪首,分居两个帐篷。”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