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值的殿中侍御史,听了谢三郎的命令,都没想着问问李老三的意见,直接转身出了金殿,要把敲响登闻鼓的人叫进来。
这件事,有错。
错在忽视了天子的权威!
严格来讲,这是越权!
满朝文武在诡异的气氛之中,将目光集中在天子身上。
李老三,没说话。
满朝文武都是大唐的精英,能够有资格站在金殿之上,不是自己牛-逼,就是自己的爹妈牛-逼,这其中,自然不乏聪明之人。
当然,也包括一个特殊情况——裙带关系牛-逼的……
杨国忠!
纵然杨国忠是靠着杨贵妃的“枕头风”吹出来的御史中丞,但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聪明人啊。
他看着天子一言不发,就难免琢磨琢磨了。
天子为什么不说话!?
还不是因为谢三郎。
虽然是这人家谢三郎在回京之后第一次在大朝会上亮相,但是留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一人的威势,就能压迫住满朝文武,就连天子刚刚被他怼了,也是哑口无言,杨国忠甚至都想起来一个传言,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谢三郎连续两次炮轰金銮殿了!如今看来,行,十八年不见,谢三郎“老而弥坚”,如今威势更胜从前。
杨国忠琢磨着,李老三之所以不说话,估计正后悔呢,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非把谢三郎从扬州招回来干什么!?长安武库终归是被引爆了,就算“大唐办案第一能手”能把幕后黑手找出来,难道还能把那几十万件武备都变回来不成!?
杨国忠从宫内得到了消息,据杨贵妃说,李老三听闻谢直进京之后,沉吟良久,一声长叹,说了一句话,“自此,长安多事矣……”,显然,对谢三郎要出幺蛾子,早有预料了……
具体到今天,谢三郎虽然“越权”了,但是说到底,不过是抢在天子前面说了一句话而已,事情本身,并不大,就算李老三不乐意,开口训斥谢三郎,又能怎样?难道还能不让敲鼓之人上金殿不成!?
既然这样,与其开口,不如在别的事情上去找谢三郎的麻烦。
杨国忠想到这里,顿觉豁然开朗,他自信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摸清了李老三的想法。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或者明确点说,他杨国忠应该怎么办?
天子不说话,但是天子也不乐意,如果这个时候,他杨国忠站出来弹劾谢三郎一句,是不是能逼得谢三郎想天子认错?既能扫了谢三郎的面子,又能在天子心中为自己加分……一举两得,好事!
一念至此,杨国忠就要出列弹劾谢三郎。
却突然顿住!
且慢!
要不说人家杨国忠是个聪明人呢,聪明人最大的特点之一,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也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还知道如果开口的话,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杨国忠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自己什么水平,他自己知道,别的不说,起码上“弹劾”这件事情上,自己这点水平,比身后那些正牌子御史差得远了!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一个方阵二三十个御史,难道就没有一个想明白眼前这点事情的?
不可能!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开口说话?
杨国忠电光火石之中就想明白了。
这些御史,不想弹劾谢三郎!
为啥!?
因为立场!
御史台的立场!
在谢三郎进京之前,御史台过得是什么日子,杨国忠身在御史台,那还能不知道吗?
那叫一个惨!
为什么这么说!?
大唐的御史,向来都有独立的办案权,都独自对案件的后果负责,这个自然不用多说了,也恰恰是因为如此,御史在“弹劾”一事上,自由度向来特别大,我是御史,我发现了朝臣之中谁有问题,我就能暗中去调查,调查得差不多了,就能在金殿之上进行弹劾,在整个过程之中,跟谁都不用打招呼,我管你是官居一品还是国朝王爵,甚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只要有错,照样弹劾!
大唐立国百年,御史台的御史,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自从王鉷升任了御史大夫,在御史台之中,新出台了一个规定——以后御史弹劾,在弹劾之前,先把弹劾内容,向御史大夫报告一次,谓之“关白”,御史大夫审核通过,形成文本,上报政事堂,谓之“进状”,政事堂审核通过,才允许弹劾!
这是啥意思!?
以后御史弹劾,不在放任自流,而是要纳入管理!
具体如何管理?
增加两道审核程序!
审核人是谁?
御史台,王鉷审核!
政事堂,李林甫审核!
这不是扯-淡吗!?
规定一出,御史台群情激奋!
有脾气暴躁的,直接就问了,王鉷,我要是弹劾你这个御史大夫,怎么办!?还得经过你的审核!?闹呢!?
杨国忠身为御史中丞“知杂事”,当然对这件事了解颇深,现在的御史台,除了他作壁上观之外,其他所有御史,都和王鉷站在了对立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之间争夺的焦点,就是这条规定能不能推行下去,连来带去,都折腾俩月了,还没有个最后的结果呢。
不过,以杨国忠看来,御史台的御史,输的面大……
为啥?
因为王鉷不但是御史大夫,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站着的,是李林甫!
李林甫,独掌大唐相权十八年,权势自然不用多说了,在朝堂争斗上的经验,更是丰富至极,别的不说,就说他当初针对御史台的一次行动。
开元二十四年天子废天子,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为太子求情,惹得天子大怒,李林甫就借着这个机会,拿下周子谅之外,还在御史台中大肆牵连,除此之外,还因为周子谅乃是当时大唐首相张九龄举荐的人才,由此攀诬张九龄,直接把张九龄轰出了朝堂,要不是当时谢三郎命令二哥谢正携带万万贯入朝,恐怕张九龄会有性命之忧……
由此可以看出来,李林甫不但对御史台的御史没有什么好感,还习惯用盘外招搞朝争。
有了王鉷这个名义上的御史台老大,又有李林甫这个独掌相权十八年的大唐首相支持,关白也好,进状也好,终归是要在御史台推行的……
以杨国忠看来,即便那些御史折腾,不过也是甩甩脾气而已,到了最后,还得是认命。
但是,今天大朝会之后,情况就有可能不一样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