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哥,俺们去找阿莲她们玩了!”
书房内,王石还在画着,两小只走了过来,轻声的跟王石打了声招呼,也不管王石有没有听到,拿着点心就跑出去了。
大哥从长安城里带回来了好吃的点心,可不得小伙伴们面前去好好显摆显摆一下,涨涨脸面,也好傲娇一下嘛。
不只是男孩子,女孩子也是会傲娇的。
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那时候物资匮乏,若是有哪个亲戚朋友从大城市里带来乡下难得一见的好吃的零食或者好玩的玩具,肯定第一时间跑到屁孩堆里去显摆显摆,在一阵阵惊叹声中,得到偌大的满足感,那感觉,简直倍儿爽。
当然了,那时候除个别外,其他的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这么一个倍儿爽的时候。
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王石的书房里面其实压根就没有多少书,偌大的一个书房,也就两三本书罢了,这两三本书还是他刚刚从长安城里带回来装装脸面的,本来他也想多带几本的,只是这年头的书,实在是太贵了,质量又不好,不过他唯一不缺的就是笔墨纸砚了。
尤其是纸张,各种各样的都有,当初还是他买来为了造纸研究用的。
这一次,王石打算画一个滚筒脱谷机,就是后世农村里常见的那种,一边用脚踩,一边将割下来的庄稼放到滚筒上脱粒的机器,零油耗,零排放,无污染,方便快捷。
嗯,貌似就是那个齿轮不怎么好打造,得好好谋划一番。
小时候的王石,那可是在泥地里长大的,每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大人割完稻谷,要脱谷粒的时候,都是小孩子在一边拿起一把把稻子递给大人的,省的大人要停下来去拿,有时候他也会上去踩几脚,挺好玩的。
(干过这事,有同感的小伙伴们举个爪子呀)
王石之所以要画这个滚筒脱谷机,主要是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现在大家伙儿脱谷的时候,就是拿着一把庄稼,往木桩或者石头上摔打谷子,这才脱谷的,耗时耗力,一个成年男子摔不了多少就得休息一阵,挺麻烦的,还是这个滚筒脱谷机比较省时省力。
除了滚筒脱谷机外,王石还画了一个大风车,这大风车可不是风力发电的那种风车,它又叫手摇式谷风车。
这大风车,除了手摇是金属做的外,其余部分纯木质,它的上面是一个大型的漏斗,一次可以倒进去几十斤谷子。左边开着一个大口子,是一个出口,用来出那些比较轻盈的干瘪的谷子的。
四根八仙桌脚一样的木质脚将整个机器支撑起来,全高接近两米。在整个机器中下下部分有一个口子,是用来出饱满的谷子和小石子的。在这个出口口子下面,放上竹子编制的无孔筐子,或者麻袋什么的,就可以用来接从漏斗上下来的饱满的谷子。
在这个出口的上方位置,大概是在中间偏上,漏斗底部位置,还有一个插梢,这个插梢可以用来调节漏斗里面谷子下来的速度的,很是方便好用。
在插梢的又下为止就是手摇柄了,里面连接着几片木板组成的扇叶,大人右手握着手摇柄,左手控制插梢,慢慢摇动起扇叶来,由动起来的扇叶形成风力,将干瘪的谷子从左边的大口里吹出去。
这大风车不仅可以用来将饱满的谷子和干瘪的谷子以及小石子等分开来,还能将舂好后的粮食里的碎壳分离出来。
不过摇动手柄可是个技巧活,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风力太大,会导致饱满的谷子也被吹出去,这就太浪费了。也不能太慢,慢了风力不够,干瘪的谷子还是跟饱满的谷子夹杂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一漏斗的谷子,要经过两三遍的分离。
(若是大家想知道手摇式谷风车的样子,可以去百度下,在农村长大的书友们大都应该有见过,我自己家现在都还有保存着一架)
现在大唐的人分离干瘪谷子和饱满的谷子,可是相当的费劲呢。全靠人用两只手,拿着一个直径约一米五的无孔圆形簸箕,簸箕上面放一些谷子,然后上下摇动,根据干瘪谷子和饱满谷子重量的不同,一点点将干瘪的谷子摇出去,每次只能分离几斤,可是不好弄呢。
嗯,除了滚筒脱谷机和手摇式谷风机这些外装置外,脱壳机也得弄一个,不然每次都得手动舂米,实在是太麻烦了,还弄得不干净,吃起来割喉,只是这个脱壳机可不好弄,技术含量是有点高的,比滚筒脱谷机和手摇谷风机的技术含量高多了。
这一画起来就不得了了,王石是根本停不下来了,什么简易播种机,十八齿犁耙,较复杂的曲辕犁,简化的直犁(不是直辕犁)等等,画了一大堆,直画的腰酸背痛手抽筋了,肚子也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龙骨水车早在汉代就有了,也就不画了。
本来还想画个喷雾器的,只是这也没话费农药的,用不着,也就不画了。
自己也不是专业画画出来的,这画的有点耐人寻味的,估计自己不解释一番,应该没几个人能够看得懂的,而且还是用毛笔画的,也就小学的时候上过几节毛笔课,全还给老师了,连握笔的姿势都是跟阿Q画押那样拿的,没有铅笔,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