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直以来,回教中有一种说法,称回族有三件宝,不轻易示人。哪三件宝呢?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式拳、回回十八肘。心意一门,现在嗤声海内外,不多言。“学会十八肘,会遍天下手。”当然是夸张说法,但却是一套以短手(肘)见长的狠毒实战技法。此肘可以单练,也可以一气呵成。汤瓶七式拳,又叫汤瓶拳、七式拳。依据习惯,河南周口一代则称七式拳。在河南、陕西、安徽等地流传。武汉亦有前辈精此拳。
七式拳,具体何人所传入中原地带,无从考证。有人说盛唐之时,西域人传入,并以唐代出土的汤瓶为证,且有西域人以七式拳对搏的画面。也许,盛唐之时,人们的思想开放,由西域人传入也未可!有名所记的,是西域人金小亭传至开封一带。后于中原地带普遍开花!传至周口一带时,得到极度发展。除了心意拳外,竟成了第二狠拳。习云太老前辈在《中国武术史》中专门对七式拳作了介绍的。
本文所写根据时晓武先生提供的资料和事实而成!
在周口,七式拳在回、汉两教中所盛行!特别在陈州古城,今周口所辖淮阳一带,汉族较多。而周口心意门人袁长青、袁凤仪后,买金奎、陈金坡等人尤擅七式拳。由此可见证友谊之花常开。据传,心意门巨匠买壮图得习此拳后,和伊斯兰的礼拜结合在一起,并且站、坐、拜、跪皆有讲究。以***洗“阿卜代斯”的汤瓶盖为标记,开收场均成汤瓶式。满师后,送汤瓶壶一把,古兰经一本,宝剑一把,***教礼服一件,拜毯一张,牛皮鞭一把为标志。而汉族除尊师重道外,只讲盘功拆拳,并以老人劲拳(八卦拳)为“上劲”功夫,但内容相同。
也许,有人对传统拳的练法和用法表示质疑。在无护具、拳套的情况下,不可能拳拳到肉的死拼,如何出高功夫?如果你见了七式拳的对打,也许就会有新的想法!
据时晓武讲,他老家在周口的淮阳(古陈州之地)。那里,除了伏曦的太陵、画卦台,更是武风盛地。有大小红拳,曦阳掌,伏曦八卦拳等,便是七式、八劲拳风行之地。而在七式拳史上,有名的一次陈州城大比武,就在陈州。那时的比试,各门派均有。最精彩当属七式门对红拳门。比斗时,红拳门出场代表,人高马大,但表演时,拳脚翻飞,毫无滞意,观众无不喝彩。而七式拳师出场时,虽也矫健利索,但个子矮一头较红拳师。更令大家失望的是,他只盘架“咚咚”地来回走了一趟,由于盘架子时如以前的“货郎鼓”(和心意鸡腿相似)。低架式如蹲马桶,可谓难看之极。观众又多不识拳,只一片哗然与讥笑。待到交手时,只见双方反应敏捷。突然,红拳师上晃一招,下面飞起一脚,正中七式拳师之胸膛。但中腿者脚下趟、勾、缠、拐,步步紧逼。刹时,人们未件如何,只见红拳师跌倒两米外。鉴于那时状况,后判二者平手,并且二人成为挚友。另,漯河某清真寺有方四精七式拳,号称“七式打漯河,箅子抓窝窝。”意思打别派拳如拿馒头一样轻松。后来,输于袁凤仪高足杨殿卿之侄子杨响林之手。袁凤仪精七式拳,而且心意至臻境。杨当然也知通七式拳,所以,方四败在常理中。唐顺之所说各方实力相同,技法多者胜就是这个道理吧!又有“七式拿八卦,好象拿蛤蟆”之说。当然是夸张的。事实上,现在的七式与八卦已经互参互补,八卦腿劲与手法,七式的步控和短打、顾截等,早已融合。所以,我们评介任何一拳术,应客观而言,不偏执一隅!
现在淮阳一带七式门有名者:曹万周、曹国强、白金钟、张海通五兄弟号称“五虎将”,名威当地。时振刚等,皆武功高强之辈。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思想开明,决不力排他种拳术,而是积极吸收和改进。李紫剑先生说,铁打的江山都换了多少代,何况一门技术(武术)不走样。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据我所亲见,时振刚(时晓武之父)在原有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了“鸡腿”的韧劲与轨迹拳总的精华,使得步法与出手皆快原来的一倍。而最大的收益,时晓武去体校练散打时,10个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