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误会是利用人物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或是人物处境、性格、气质的差异,造成一种暂时假象,从而产生误会,是通过偶然的情节来反映事物必然规律的一种构戏手法。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为文之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
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那么,怎样恰当“制造误会”呢?
其一,巧布“歧途”。作者在文章开始时就设计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越走越远,有时候甚至“歧途”重重,又环环相扣,最后却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这个过程也是蓄势的过程,误会越深,给人的震撼越大。如微型小说《儿子提了意见》,“我”看到儿子周记里给老师提意见,头便晕晕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中午,儿子回来,说座位调后了一排,“我”头上一声轰响——那意见在起作用了。想起上午偶然遇到王老师,“我”递烟搭话却遭到冷遇,心里更为不安,于是决定“晚上,一定要拜访他”。电话打过去,王老师却说“对不起,我正在给学生讲课”,然后挂断了电话。“我”颓然地靠在沙发上。晚上,儿子回来:“老爸,今天下午王老师表扬了我。”“我”一阵紧张。“他说,感谢我对他提出批评”。儿子满脸春风,“他还让同学们为我鼓掌呢”。文章四次设置误会,一步步把情节推向**,王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清晰可见。
其二,伏笔照应。不论何种误会,结尾一定要揭开谜底,消除误会,至少要让读者消除误会,这样才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为此,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并且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露出人为编造的破绽,给人留下突兀怀疑之感。如莫泊桑的《项链》,玛蒂尔德节衣缩食,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还清赔偿项链的债务,却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当年所借的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此前已有多处的铺垫和暗示,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所有这一切,只是被玛蒂尔德误会罢了。-----引子
“谁说我不知道真正的敌人是谁的?”我气极了,不顾一切地吼道,“你想说的人是逝灭,对吧?我当然知道,他和这件事情脱不了干系。而我,之所以还和他保持着朋友的关系,就是想通过他,找到幕后最大的黑手!”
上帝,原谅我的瞎编乱造吧!虽然怀疑逝灭和圣心孤儿院的关系,但我从没想到过要利用那家伙,只是端木燕的态度实在是太让人恼火,如果我不这么说,实在很难灭掉他嚣张的气焰。
“云洁,你刚刚说的话,都是真的吗?”一个声音,一个苍白无助、微微颤抖着的声音,在此时,从我的身侧幽幽地传来。
我整个人在听到这个声音的一瞬间,犹如跌入了万丈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