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果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候一场追求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的话,那么第二场巴尔干战争就是赤裸裸的争夺地盘的行为,跟德英法等欧洲帝国主义争夺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小了点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是兴高采烈得胜的一方,还是失魂落魄、准备重新来过的失败的一方,他们国家的人民都成了各国政府争夺地盘和霸权的牺牲品,在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就有50万以上的人民被迫出逃或者被驱逐,成为难民,流离失所。这其中,有23万多土耳其人被赶出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1.5万名保加利亚人被迫从马其顿迁到希腊,7万多希腊人则从色雷斯逃往了保加利亚,7万多阿尔巴尼亚人被遣返到挨皮尔,28万多希腊人被土耳其人驱逐出境,相对应的,10多万生活在希腊的土耳其人也被迫返回到小亚细亚。
人民遭受到了苦难,但是如果战争在真的能解决问题,那这也到说得过去,毕竟是为国家献身了嘛,但是最让人无语的就是,这场战争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得矛盾更加尖锐、激烈,就好像一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首先,原属于土耳其的马其顿遭到相邻各国的瓜分,但是各国在瓜分的时候,似乎忘了问一下当地人民的感受,马其顿人表示自己很生气啊,之前都是一块受苦受难的兄弟,凭什么你们就能独立,甚至还瓜分我们?!战败的保加利亚则对塞尔维亚和希腊更看不下去了,因为塞尔维亚和希腊可以说是两次巴尔干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两国的地盘成倍的扩大,这让保加利亚很不爽啊,虽然自己被打回去纯粹是自找的,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掉自身的因素,眼睛去紧紧盯着别人。所以,保加利亚多次提出,对于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签订的条约,那是十分的不合理,我们应该做一点修改,让它变得合理,当然,塞尔维亚和希腊肯定是拿一种看小丑的眼光来看保加利亚。
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巴尔干各国的力量进行了重新组合,原来的巴尔干同盟彻底烟消云散。源自英国的那句外交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巴尔干半岛上说得上话的各国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阵营,他们所以既得利益者,要保护已经到手的地盘不再被抢回去。而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这前一刻还打得难解难分的两个帝国现在却站到了一起,因为这两个国家对现状非常不满,想着要改变现状。表面上看,是这两个集团在进行对抗,实质上,是他们背后的大国在进行对抗,塞尔维亚阵营后面站着协约国阵营,而保加利亚、土耳其阵营后边则是同盟国阵营。
看看两大军事集团所支持的阵营,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那就是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阵营和它所支持的塞尔维亚阵营都是企图维持现状,是防守的一方;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与其支持的保加利亚阵营,则都是对现状不满,希望打破现状,是发起挑战的一方。
两次巴尔干战争增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各个大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经济利益和势力范围决定着他们各自的政治态度,再具体问题上明争暗斗。但是,虽然各个国家都心怀鬼胎,但是为了维持各自集团的稳定,保证集团的战略利益,他们之间又有着妥协。正是因为这些妥协和让步,使得巴尔干战争并没有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是,却加深了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之间的敌视和对立,并且双方都开始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要着重说一下塞尔维亚。不单单是因为塞尔维亚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是因为它本身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巴尔干局势的影响。塞尔维亚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李领土扩大了一倍,人口也增加了50%,一跃成为巴尔干半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再加上背后协约国的支持,一时间风光无限。但是,有的时候,获胜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这之前,奥匈帝国和德国根本没把塞尔维亚当回事,但是现在,膨胀了的塞尔维亚严重威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