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头,好酒好财,确实是“韬光养晦”的好手)倒是保护元嘉一生平安,史载皇帝元恪因为元嘉辈分很高,对他比较尊敬,而元嘉最后无疾而终,算是个有福之人。说完宋弁和元嘉这两个故事最简单的辅政大臣,我们再来看看小诸葛王肃和任城王元澄的故事。
我们知道,王肃来自南朝,是因为报家仇才投降的北魏帝国。没想到来到北朝,王肃就受到孝文帝超出一般的喜爱和提拔与重用,不仅王肃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为帝国出谋划策,当元宏大举南征之时,王肃也独自统领中路集团军群,是帝国南下侵略的急先锋。于是后来元宏病重托孤之时,就把王肃一步到位提拔至尚书令(国务院总理)这个高位,可见对王肃的信任。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他的两面性,元宏对王肃“绝对的信任”,就遭致帝国朝中众多鲜卑大臣“绝对的嫉妒”。史书中就记载多处鲜卑大臣对于王肃的不满和抵触,而这里面最不满的就是我们的这位任城王元澄。我们在前面连载中多次提到元澄,在孝文帝亲政早期,元澄是元宏十分倚重的大臣,但是后来当王肃来到北魏之后,基本替代了元澄原先在政府中的地位。
不过这种不满也有可能是元澄看到孝文帝过于激进的汉化改革有可能会危及帝国统治(而汉人王肃一定是鼓动皇帝进行决绝改革的助力),所以多少改变了他原先支持元宏改革和迁都的初衷(像元澄这样的鲜卑大臣应该还有不少),但皇帝天威难犯,于是自然而然就把怒气转移到王肃的身上。
而导致这种不满以及矛盾升级的导火索却是元宏托孤的安排,我们知道王肃被任命为尚书令,而元澄则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在“后孝文时代”的政治格局中,王肃居然变成了元澄的顶头上司,元宏生前以及葬礼之时,元澄自然不敢发作,可是一旦一切事情尘埃落定,在新皇帝元恪面前,元澄必然有话说。
史载就在元宏病逝前后,南齐帝国投降过来一个将领严叔懋,他揭发说王肃要密谋反叛北魏,准备逃往江南,元澄二话没说,直接抓捕并拘禁了王肃,然后上奏朝廷,说王肃谋反。这还了得,堂堂帝国总理竟然要谋反,元恪立即命令有关部门立案调查。这一查才发现,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王肃无罪释放,官复原职,而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祥趁机弹劾元澄擅自拘禁宰辅之臣,于是元澄被免官还府,但不久还是被重新启用为雍州刺史。
看这个事件,很有可能是元澄想设个套,趁着皇帝元恪还小,政府运作还没进入正轨,公报私仇,拿下王肃这个眼中钉。可惜元澄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帝立案调查在前,元禧、元祥弹劾在后,元澄反而被挤出决策中枢。尽管之后又重新启用,但从尚书右仆射降级为地方州郡刺史,这对元澄的打击也是不小。也许是因为这次事件的教训,也许是北魏政坛风向的转变,从此元澄逐渐收敛了他的锋芒(想当年在孝文帝时期,元澄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真是帝国股肱之臣),尽管之后还被元恪重用,但元澄一直“小心翼翼”、“韬光养晦”,不再关心“政治”,甚至在后来高肇专权时期整日喝酒昏醉,荒淫败落,不过这也保了元澄平安,最终得以善终。元澄的故事还将绵延至元恪的儿子肃宗元诩时期,我们以后再聊。
在元恪执政初期,元澄已经淡出“辅政大臣”队列,那么王肃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我们下回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