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回说到崔浩力排众议,慷慨陈词,建议北魏帝国首先打击柔然,安定北部边疆。拓跋焘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傲骄地看看其他大臣,意思是你们还有什么话可以说。
没想到阻战派这次真是下足了功夫,把星象专家张渊、徐辩给搬了出来。张渊、徐辩摇头晃脑对星象一通分析,说天象显示不利于出战,战则必败,就算侥幸胜利,也对皇帝不利等等,连蒙带吓,说的神乎其神。其他文武大臣连忙应和,说张渊年轻时曾经对前秦苻坚说不要南征,结果苻坚没听,导致百万大军败在区区几万“北府兵”手里。所以张渊看星象还是很准的,不能不听。
崔浩见状走上一步,阐述自己也对星象有所研究,根据自己的观察,最近三年天子一定打败旄头星之国,像柔然和高车都旄头星的臣民,所以皇上出征必定胜利。不仅在星象分析上针锋相对,崔浩又挑衅似的问道,“张渊、徐辩二位先生以前不是在大夏国给赫连昌看星象吗?当年有没有看出皇帝攻陷统万,活捉赫连昌啊?如果没看出来,就是你俩学艺不精;如果看出来没说,就是不忠于主人啊!”
此时赫连昌正在座位上旁听,当年张渊、徐辩确实没跟赫连昌预言说统万要被攻陷等等,于是被崔浩诘问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完全下不来台。
就在大家都很尴尬之时,一个侍从进来汇报说去刘宋帝国出使的使节刚刚回国,现在正在大殿外面等候面见皇上。拓跋焘听到后一挑眉毛,“让他进来!”
使者走进大殿,冲拓跋焘一躬身,“大王,我刚从刘宋聘问归来。刘义隆要求我们立即归还当年侵占刘宋的黄河以南土地,否则就要兵戎相见……”
拓跋焘霍的一声站起身来,“刘车儿(刘义隆的小名)终于要跟我亮底牌了,我不能坐等刘宋帝国打上门来才考虑北征柔然的问题,我意已决,立即发兵,这次一定要把郁久闾大檀打趴下了。谁再敢言休战、避战者,斩!”
拓跋焘话音未落,朝堂外传来了滚滚的雷声,阴霾已久的平城上空下起了大雨。拓跋焘望着大殿外的雨幕,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帝国今年粮食看来必定丰收,天佑大魏,北征必获全胜!
公元429年4月29日,拓跋焘主力尽出,越过瀚海沙漠,分两路大军向柔然汗国大举进兵。柔然汗国大檀可汗果然没料到北魏在这个时节入侵,一点准备都没有。汗国部民全在漫山遍野的放牧,突然北魏骑兵从天而降,柔然部民四散奔逃,根本无法集结和北魏进行正面决战。郁久闾大檀只好向西逃跑。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来归附柔然汗国的许多高车部落趁机叛乱,深入汗国腹地烧杀抢掠,柔然汗国元气大伤。拓跋焘一直进兵到涿邪山(蒙古国古尔班察汗山),各部将领害怕遭到伏击,劝拓跋焘回军,这次拓跋焘没再坚持,大军缓缓往国内回撤。
这次北征,北魏对柔然汗国取得了一次决定性胜利,原来依附柔然的部族三十多万落投降北魏,回军时被迁到瀚海沙漠以南进行放牧;此役还缴获战马一百多万匹,其余牲畜、帐篷、兵器等等更是多的数不清。
拓跋焘回军时,听说许多高车部落在东部巳尼陂游牧(贝加尔湖附近),于是搂草打兔子,派安原(活捉赫连昌的那个安颉的二哥)率领一万骑兵去袭击高车部族,结果又获得大胜。高车各部落投降北魏帝国数十万落,获得牛马羊一百余万头。
通过这次北征,拓跋焘击垮了柔然汗国的军事潜力,为北部边疆带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与此同时,由于战利品巨大,北魏民间从此牲畜、毛皮等相关物资价格大大下降。唯一缺憾就是没能活捉郁久闾大檀可汗。
这次北征,北魏国师寇谦之也跟随拓跋焘出征。寇谦之是个道士,和崔浩私交很好,临行前问崔浩,“此次北征一定胜利吗?”崔浩说,“一定,就是害怕主上被各位将领阻碍,不能一鼓作气取得彻底胜利。”当拓跋焘准备回军时,寇谦之就把崔浩的话讲给拓跋焘,但拓跋焘没有采纳。
就在拓跋焘已经回军后,听当时在柔然汗国做生意的匈奴商人说,郁久闾大檀可汗就在离涿邪山不足一百里的地方,如果再继续攻击,就极有可能活捉。拓跋焘才大为懊恼,后悔没有听寇谦之的建议。
郁久闾大檀最后也没落什么好,此后不久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儿子郁久闾吴提接任大汗,柔然汗国外交政策作了180度大转弯,和北魏采取和平外交战略,双方和亲,皆大欢喜。
其实通过结局就可以看出,拓跋焘最后是否再进军,是否抓住大檀已经不重要了,痛击柔然的战略意图已经达到。就算捉住或杀死柔然可汗,还会有新的可汗出现占领并领导这个区域的部民。吴提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无奈之举,假以时日,当吴提羽翼丰满时,如何评估得失,是战是和,谁又能保证呢。
拓跋焘夏季出兵柔然,冬季回到国内,刘义隆果然如崔浩所料,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在刘宋做出反应前,北魏漂亮的打了大胜仗,安定了北方,为以后的宋魏大战打下良好基础。
难怪拓跋焘会得意的指着崔浩,对新投降的高车部落酋长们说,“你们别看这位先生表面瘦弱,拉不得弓,举不起矛,可他胸中智慧可敌百万雄师,每当我征伐前难以决策时,都是这位先生帮我决断。每次能建立大功,都是靠这位先生的教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