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根本没理睬魏絮,对史弥大说道:“史兄,今日我中了钱端义的计谋,被官家训斥了一顿,可怎么都没明白,到底是哪点中计,想着你在国子监时日挺久,向你讨教一二。”
史弥大抿了口酒,笑道:“秘书监哪些政事怎么可能会惹怒官家,且说说看。”
李凤梧放下筷子,“今日秘书监丞钱端义,钱端义你应该知晓的罢?就是参知政事钱端礼的三弟,他带着国史院编修过来,说想国史实录院会同著作局修补《册府元龟》,我一想不能啊,《册府元龟》如此完美,没有修补的必要,便否决了。”
史弥大怔了下,“钱端义在秘书监丞这个位置多年,他早就应该清楚,《册府元龟》没有修补的必要,这怕是用来引出下一步让你放松警惕的谋略。”
李凤梧轻拍桌子,“正是如此。”
接着将今日发生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给史弥大听。
听完事情经过,除了魏廷晖和李巨鹿这两个粗人,以及才到大宋没两年的耶律弥勒,其余几人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你竟然不清楚我们大宋在私书方面的基本政策么?”
李凤梧茫然了,“什么基本政策?”
卧槽,这也不怪自己啊,之前确实没接触过。
史弥大一副活该你被官家训的神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
哎哟卧槽。
李凤梧恍然大悟。
大宋竟然还有这么个小心眼的事情!
见李凤梧一脸懵逼,史弥大只好耐心给李凤梧讲述大宋禁书的来龙去脉。
大宋禁书,一者是防间谍。
从太祖立国,大宋就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在尖锐的政治、军事对抗中,各王朝间互相封锁和窃取图书资料,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情报战。辽人曾以十倍的价格收购宋朝的图书,金人甚至不惜用千金的代价购买南宋大臣的奏稿,还使用“蜡丸”等工具偷递情报。在这种形势下,赵宋政权对于内容涉及“边防、兵机、夷狄”之事的图书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二者是防“肆毁时政”。
历代官家认为,军国大事只能是上层统治阶层内部的事,民众根本无权过问,一旦有人敢于撰文著书议论国事,便是“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的“奸佞小人”,在国防机密幌子下颁行的禁书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范人民。
尤其建炎南渡后大宋苟且偷安,就更需要大兴禁书之举,以掩盖自己的行径,压制社会民众的抗议呼声。比如大奸臣秦桧“赞成和议,自以为功。惟恐他人议己,遂起文字之狱,以倾陷善类。
但是禁书的真正巅峰期,还是在宣和年间,禁书令不仅限于国史、会要、奏章,就连文集、日录、小报等,也统统在禁印之列。
甚至连李白、杜甫、陶潜、苏轼都在被禁之列,更有甚者,司马光编写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如果不是有神宗的御制序文在,恐怕难逃被禁的命运。
听完这些,李凤梧口瞪目呆。
历史真是不忍细看,从没想到,文化巅峰的宋朝,竟然也会有禁书这种事情存在。
涨姿势了。
又听得史弥大说起,自绍兴和议后,南北对峙,战事稍息,禁书令也比较缓和,如今禁书只不过是做做官样文章罢了。
这才稍微放心,否则青云书社连载《画皮》的事情就可能要黄。
不过心中也猛然一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能幸免于难,是因为有神宗的御制序文,那么《画皮》的连载,为何不也找管家写个序什么的呢?
有了这个序,那就相当于有了个免死金牌啊!
思念及此,李凤梧心思猛然活络了过来。
自己不仅是要连载发售《画皮》,还要连载《三国演义》,至于颂扬造反的《水浒》什么的,就不去想了,《西游记》也可以考虑。
不过,貌似三国演义这种野史也是要被禁的,所以必须找个理由说服官家。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