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有了土豆和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否则就以民国的土地总量,想养活四亿五千万人是不可能的。
所以兰芳的土地,在华人看来就像是老天爷的恩赐。
拜兰芳当地丰富的物产所赐,兰芳的原住民不需要辛苦劳作,就能混个吃喝不愁,所以在兰芳原住民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开土地这个概念。
因此哪怕是到了2o世纪,兰芳的土地还处于原始状态。
这样未经开,土壤肥沃的土地,交给华人耕种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差不多7个月前,兰芳的土地进入第一个成熟期,当时的产量就极其惊人,平均亩产居然达到4oo公斤,产量最高的可以达到千斤,这个成绩令几乎所有的新移民们欣喜若狂,
这可是民国“上等良田”的两倍多!
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等到第一季丰收以后,兰芳的大米消耗已经基本上自给自足。
这给了所有人无限动力,于是兰芳的农民对于那些已经收获一季的土地进行更加精细的照顾,对于那些正在逐渐开垦出来的土地寄以无限期待。
等到三个月前的第二个成熟期,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农业理念起了根本性变化。
那些对土地精耕细作的农民现,他们虽然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精心照顾,但土地的亩产量提高并不大。
而相对来说,那些把秧苗插到田里就撒手不管,然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开荒中的农民收获的粮食更多。
种了一辈子地,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技不如人,于是痛定思痛,从三个月前开始,兰芳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把秧苗插到田里就撒手不管,然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开荒中去。
于是当到了八月底,兰芳种植水稻的土地已经过45oo万亩,当季产量估计会达到18oo万吨,如果按照全年算起来,年产量估计过54oo万吨!
而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从总体上说,兰芳的农民只把分配他们的土地开出来一半。
也就是说,如果兰芳把目前的土地全部开出来,那么这个产量还会翻一番。
54oo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一名成年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那么这些粮食可以养活近3亿人!
如果兰芳的土地全部开出来,那么可以养活近6亿人!
如果兰芳的化肥厂正式投产,那么产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看着大地被分隔成一个个整齐的方块,看着田野上的一片金黄,看着越屯越高的谷仓,几乎所有人都欣喜若狂!
这种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
千百年来,粮食是制约华人的最大因素,每逢灾年,民国总是会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这并不是文学上的虚构,而是兰芳的华人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兰芳的华人现在只要提起粮食都是又哭又笑,笑得是眼前的丰收场景以及美好光明的未来,哭是为了祖辈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在民国时期不堪回的生活。
喜获丰收当然是好事,而对于秦致远来说,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烦恼。
按照一般规律来说,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当供应充足时,价格就会下行,当供应不足时,价格就会上涨。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出来了。
兰芳生产的粮食足够能供应数亿人食用,但兰芳目前的人口甚至还不到千万,剩下的粮食怎么办?
“谷贱伤农”这个问题现在还不算严重,但在未来极有可能生。
怎么说呢,因为对粮食的看看重,华人农民有储粮的习惯,不管收多收少,第一选择永远是存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选择出售粮食。
兰芳对于农业基本是免税的,要等到五年之后,才会象征性的征收一些粮食,于是几乎所有的农民都选择把粮食运回家,倒进谷仓储存下来,以应对不时之需。
真的是应对不时之需。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粮食是刚打出来的最好吃,但几乎没有农民舍得吃新粮,他们总是把粮食分批保存,从最陈旧的那一屯开始吃起,吃完之后才会开始吃第二屯。
而等到吃第二屯的时候,这可能已经是二年之前,甚至是三年之前的陈粮。
只有当谷仓实在是已经填满粮食的时候,农民才会选择出售粮食。
当然了,在以前的民国,从来没有出现过“满仓”的情况。
同样的,在兰芳,几乎是可以预见到,肯定会有“满仓”的情况。
(未完待续。)